近年来,以PM2.5为代表的超微颗粒物污染,已成为空气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源——其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/20,成为各种疾病的发病源。
专家指出,粒径越小的颗粒物越容易直接进入人体,而且无法通过打喷嚏、咳嗽、吐痰等方式排出,会沉积在体内,日积月累,累积到一定量后就有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、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性疾病……
孕妇吸入过多PM2.5会影响胎儿发育
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.5,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(A549)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。在这个实验中,以25、50、100、200μg/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,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,PM2.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。
此类学术研究不胜枚举,不过普通人也许很难完全“吃透”这样的研究结论。
“总之,种种证据表明,目前这些小颗粒物对细胞损伤已是公论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,当这些小东西进入人体后,一般直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,甚至可以进入血液,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危害很大。
如果是由孕妇吸入的话,危害就比较大了。哈佛大学研究表明,PM2.5与死亡率增加之间的相关性,比PM10要高。每增加10微克/立方米的pm2.5吸入量,将导致婴儿早产死亡率增加1%;对已出生儿童,则会造成智力受损,只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。
此外老人也是PM2.5的易中招人群,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,2004年至2006年,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.5日均浓度增加时,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,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。
“我们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,PM2.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,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%,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。”潘小川说。
即使不出门也躲不过PM2.5
PM2.5在家中无处不在,任何燃烧产生的颗粒物,吸烟、烧菜(油烟虽被抽走,但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仍在家里)每天积聚有毒颗粒,加上装修和空调的污染积累,PM2.5就会在室内悬浮,或附着在衣服、头发,被褥上……而人体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.5及以下微尘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。
欧盟国家统计:PM2.5平均减少寿命8.6个月,而其认可的消除PM2.5的有效方法——就是增加“空气维生素”负离子,因此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呼吁,应在家居室内、幼儿园及其他公共场所增加“空气维生素”——负离子,因为负离子可以主动与空气中微米级的飘尘颗粒、细菌病毒等微粒结合,使这些物质产生能量的转移或者结构的改变,并进一步使其生存能力下降或致死落地。
了解更多关于负离子知识,请登录www.starjee.cn